自1998年国家出台关于住房货币化的制度改革以来,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。 之后的2010年一直到2022年疫情期间,是房地产最为火爆的几年,各地的房价在此期间都经历了成倍的上涨。 房地产行业因为利润高、来钱快等特点,吸引着社会财富的大量流入,不但手里有闲钱的企业纷纷入场,搞起了房地产“副业”,各地政府也将其当成是财政收入的支柱。 然而随着中央对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收紧,房价也开始趋于稳定甚至是回落,这对于依靠卖地和相关税收作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地方政府来说,无异于自废武功。 少了房地产行业的贡献,各地财政税收也大打折扣,不时就会有某地财政出现巨额亏损的消息传来,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长期管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,尽快从其他方面着手解决财政缺口已成为当务之急。 01不均衡发展造成财政收入严重“偏科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房地产长期以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,主要有几个原因。 在国家建设的初期,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我们的薄弱环节,不单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房,厂房、道路等公共领域的基础建设都非常急迫,国家在这些领域进行大力投资,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。 其实回看发达国家的建设历程,初期也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,上世纪初的美国纽约已经是高楼林立,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就被震惊的哑口无言,距今已一百余年。 房地产的蓬勃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问题,特别是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力,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国家的城市化建设中来,也解决了劳动力闲置可能造成的社会治安问题。 城市居住条件的极大丰富,也符合国家制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相关政策,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创造了条件。 房地产为国家发展积累了初始资金,政府有了财政收入后又反哺社会,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循环,我国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是靠房地产和基建投入顶起来的。 但是房地产行业让社会资源和财政收入形成了路径依赖,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 一方面房地产的暴利吸引着社会资金向其聚拢,严重影响了诸如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资金投入。 没有人再愿意从事需要前期积累或存在不稳定因素的行业,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均衡。 另一方面,过去中央以GDP增速作为地方考核的首要指标,在这个要求下,房地产自然成为地方政府趋之若鹜的热门行业,长此以往,房地产在各地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,可谓是积重难返。 最后,也是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最大隐患,就是这个行业的持续火热严重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,散户跟风炒房产成为流行,人人都幻想着房价翻倍后的一夜暴富,造成了社会不公。 02财政收入要破除卖地赚钱的路径依赖 基于房地产过热带来的隐患,国家也开始着手限制其发展。 当地方政府先卖地再花钱、再卖地再花钱的游戏玩不转的时候,就自然暴露出了经济大而不强,产业华而不实的缺陷,这都是由于长期对单一行业的依赖造成的。 自从爆出财政吃紧后,网上关于土地财政的相关文章无数,多是从税收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的讨论。 当然有这么做的必要,但毕竟还是老路子上的修修补补,不能解决长期问题,相比成为夕阳产业的房地产,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替代产业的扶持上。 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,同时兼顾经济发展的目标无疑是非常困难的,但是也只能去跨越这道障碍,才能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。 国家早已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的要求,今年前两季度我国的出口数据非常亮眼,主要集中于新能源、汽车、船舶等新兴行业,这也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。 房地产所代表的高能耗、高污染行业已经不符合现阶段发展的需要,想要稳定持续的发展只能想方设法调转产业矛头,大力扶持高新技术相关的行业。 虽然此类行业投资大、见效慢,但是一旦发展成功将带来长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 而且不管我们想或不想,国内发展所处的阶段,国际经济、政治环境就摆在那里,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做出选择。 来源:财新说 |
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郑青青2024年12月,浙江省全省共成交252
江汉区、武昌区、洪山区等,均已有收调供典型项目。2024年